书名:梁品(梁冬对话16位智者,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精髓) 作者: 出版社:湖南文艺出版社 译者: 出版日期:2021-9 页数:304 ISBN:9787572603143 | 7.1 豆瓣评分 | 当当购书 | AI搜索 | B站搜索 | 百度搜索 |
《道德经》和《易经》到底厉害在哪里?孙子兵法适用于现代战争吗?就算成为南怀瑾那样的大师还是有很多烦恼,还有必要修行吗?……梁冬对谈傅佩荣、洪兵、钱文忠等知识大咖,解读国学经典,参悟自在之道,解答人生难题。
精彩摘要:
梁冬导语:一直以来,大家都对诸如《道德经》和《易经》等中国经典心生敬意,总觉得这些东西很玄妙。当今中国人的话术、表达以及有意无意的态度和价值观,都受到西方哲学和思想的影响。这篇文章将带领我们回归经典,结合西方哲学和东方文化,用现代人听得懂的方式去讲述《道德经》和《易经》。傅佩荣:如何理解《道德经》中的“道”?《道德经》第一章中,最重要的就是前两句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”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对人类来讲,没有名字就等于不存在。这并不是说万事万物真的不存在,而是指没有了概念就无法与人沟通,等于这个事物不存在。这也是为什么天文学界有这样的传统,谁最先发现某一颗星星,就可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。甚至包括动植物等新的生物,最先发现的人也有命名权。人们为这些新的事物取了名字之后,就可以把它们列入人类的研究范畴。一、无名,天地之始;有名,万物之母。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“名字”。人类有了认知能力之后,才发明了名字,比如说“牛”这个名字,包括了天下所有的牛。“牛”这个名字就是“母”,天下所有的牛就是“子”,这就是有了母才有子。如果不说“牛”这个名字,我们看到的每一头牛都不一样,人类根本不可能建立对牛的认知。所以人类的智慧就在于此。“马”这个名字也是同样的道理,它包括了各种颜色、大小的马。“马”这个名字是“母”,天下所有的马都是它的“子”。所以说名字出现之前,万物就已经开始了。人发明了文字之后,懂得了使用概念,这是人类使用智慧的开始,也就是万物的母体。二、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,要经常保持没有欲望的状态,只有这样才能不干涉事情的发展,才能看到世间万物的奥妙。我曾经看过《探索·发现》频道的一档节目。一只公狮子出来找母狮子,它先把母狮子这一胎所生的四只小狮子全部咬死,母狮子确定小狮子都死了,就只好老老实实地跟着公狮子走,准备生下一胎。人类并没有干涉公狮子的行为,只是将它录了下来。或许人们看到这种状况十分难过,却不能去干涉。因为狮子的行为不是人为安排的,它们就是靠这种方式来维持狮子的总数,这也是自然界中的奥妙,人类一旦干涉,就会破坏万物的生态平衡。三、常有欲,以观其徼。这句话讲的是人要常有欲望,才能够看到万物的各种边界。假如人没有欲望,就不可能创造人类文明。“常有欲,以观其徼”其中的“徼”,指的就是边界。比如说,古代人们要狩猎、耕田,但是做这种活计太累了,那应该怎么办呢?人们就开始做实验,分别用老虎、大象和牛来拉车。然后人们就发现,用老虎拉车,老虎可能会把人吃掉;用大象拉车,大象可能把房屋冲垮;最后确定用牛来拉车最适合。再比如说,人类要找一个动物来看门,分别找到了一只豹子、一条狗和一只猫,最后确定了只能用狗来看门。从这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,有了欲望之后,再设定目标,这样才能测试出每一种生物能力的边界。人的生命不可能脱离自然界,所以一定要有欲望,这样才能使人类社会平安发展,创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。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中的“道德”和“仁义道德”中的“道德”毫无关系。之所以名为《道德经》,是因为从第一章开始,上半部分是讲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的《道经》,到第三十八章开始,下半部分是讲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”的《德经》,上下两部分合起来称为《道德经》。“德”指的是万物从“道”中获得的本性。一朵花、一棵树,只要它们是自己本来的样子,就一定都有它们的“德”,而这一切都是从“道”中来的。人也是万物之一,同样从“道”中获得了人性。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,十分聪明,他们的本性中具有认知能力。有了认知能力之后,人就能够区分好与坏、利与害、安全与危险等等,区分之后势必会出现欲望。比如说,老子一再强调,搞政治的时候不能追求、看重难得之货,否则大家都抢着要,天下的人心就乱了,因为人类能区分出稀少的东西,物以稀为贵。大家仔细想一想,人的身体其实很弱小,一定要团结合作,才能战胜原始森林里的飞禽走兽活下来。有了认知能力,懂得区分之后,人类才能活得更好。但是有一利就会有一弊,区分之后有了欲望,天下人就开始竞争、斗争、战争,之后就产生了乱世。所以,从根源上说,人类的问题就来自认知能力。…………